癌癥是嚴重威脅人民健康和生命的常見疾病之一。癌癥不僅危及患者生命,而且給家庭和社會帶來巨大損失,是當今難醫治的重大類疾病,全世界衛生組織都在攻克癌癥難關。目前國內外醫療界一致公認綜合性的醫治是較佳方式。近年來對癌癥醫治的藥物發展很快,不論是化學藥物還是中藥都在癌癥臨床醫治中成為了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西醫結合醫治已獲得了顯著療效。
由于藥物不斷的推陳出新,使得新的抗癌藥品不斷發現,而藥物亞細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研究更促進了抗癌藥物在應用方面的廣泛開拓。細胞動力學、藥物動力作用學及免疫學方面研究的快速發展,也使得藥物的篩選、劑量的調整、給藥途徑的確定更加日趨完善。聯合用藥、大劑量間歇用藥、輔助化療以及配合中醫中藥的醫治,促進了惡性腫瘤醫治取得了很高的療效。如今,對惡性腫瘤醫治有手術、放射醫治、化學藥物醫治、中醫中藥醫治等手段。目前國內外都采用綜合性醫治為佳。
化療近20多年發展迅速,輔助姑息療法,已成為一種根治醫治的手段和方法。單用化療藥物,即可使10多種惡性腫瘤獲得醫治的機會,使20種以上的惡性腫瘤得以緩解,可有效幫助患者緩解癥狀和延長生命周期。
在惡性腫瘤臨床實踐醫治中,西醫方面,以手術、放射醫治、化療為三大醫治方法。三者相輔相成,主要根據患者病情變化情況來選擇,即病變部位、病理類型、臨床分期、機體情況等等一些狀態決定先后采用哪一種醫治方法為宜。
化療與手術及放射性醫治的比較,化療越來越顯示它的獨到之處和優點。
1、手術醫治和放射醫治只是局部醫治。對血液腫瘤(即血癌)及轉移的實體腫瘤等等的醫治無能為力。而化療能起到全身醫治的效果。
2、手術醫治及放射醫治往往難于徹底消滅亞臨床的瘤細胞,醫治后易復發;輔助化療可提高手術及放療的成功率少復發。
3、手術及放射醫治需要特定的條件和昂貴的設備,化療不受條件限制,只需要合理使用抗癌藥物即可實施。
影響化療效果的因素。對化療藥物的選擇性、毒性作用及抗藥性等方面起著影響其療效,因為抗癌藥物在在殺傷腫瘤細胞的同時也對正常組織的細胞有殺傷,尤其是增殖旺盛的骨髓造血細胞及胃腸道細胞,這樣一來限制抗癌藥的劑量,并且使患者免疫功能降低,甚至患者難以忍受胃腸道反應,而被迫中斷醫治,使醫治失敗?;熕幬镉袣┘毎淖饔?,但有很大副作用的缺點,如果是身體虛弱的晚期患者,使用化療藥物患者是承受不了的,此時化療更是無益,會使患者加速死亡。
抗癌放西藥藥物醫治失敗的原因
1、抗癌西藥藥物長期大量使用會使機體免疫下降,不起醫治作用,卻加速病情惡化。任何抗癌放化療藥物不可長期大量使用。
2、由于腫瘤負荷很大、用抗生素不易奏效,盡可能先手術或放療腫瘤負荷再用抗癌藥可能較好。
3、抗癌西藥藥物僅能按對數殺滅一定百分比的癌細胞,單用化療達到根治難度大,不如綜合性治愈高。
4、對抗癌西藥藥物配伍不當或兩種抗癌藥物先后順序顛倒,會導致減效或失敗。
5、對腫瘤病理類型分化程度掌握不清,化療方案選擇不當也會不起療效。
抗癌西藥藥物的應用原則
抗癌西藥藥物品種大致分為7類:烷化劑、抗代謝類、抗生素、植物藥、激素、雜類和輔助藥物等接近于近百個品種劑型,其中包括注射劑、粉針劑、片劑、膠囊、油劑等等。
藥物種類較多,臨床使用時必須掌握以下原則:
1、根據患者選擇:身體情況能否承受化療、免疫狀況、病期、腫瘤細胞學、腫瘤侵犯范圍有無轉移情況,是否失去手術或放療機會等等。
2、醫治方法的選擇:對抗癌藥物敏感腫瘤先化療,對化療藥物敏感性差可采用綜合性醫治,如手術,放療、中醫中藥醫治等等。
3、對抗癌藥物特性選擇:根據藥物作用機制,吸收、分布、代謝、排泄、毒性及副作用等不同而選用。臨床應用中須注意適應癥與禁忌癥。
中藥是我國中醫歷來用以醫治疾病的藥物,隨著中草藥要理的不斷研究,一些療效好的中藥逐漸為中醫所應用并得到了大力推廣。絕大部分中藥被確定有良好的有效成分,并被證明其療效,從而得以用于臨床實踐。中藥是祖國醫藥的一大寶庫,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對保障人類健康有著重要作用。常用的中藥約500種左右,在防病治病與合成藥及抗生素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是中醫醫治疾病的主要手段。中醫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體的各部分密切相關,與外界自然環境相適應。健康是指人體的各部分彼此協調,并能適應外界的各種變化,人體的各種功能活動和物質補充保持著正常平衡,一旦這種平衡失調,適應和平衡遭到破壞,則發生病變,中醫認為疾病的基本機制是機體內與外界環境之間的平衡發生紊亂,而醫治疾病的目的是在于使身體恢復正常的平衡。
中醫中藥抗腫瘤,中藥有效成分的提純早已廣泛應用到了臨床當中。
中藥成藥的特點有:
1、療效的整體性、綜合性:腫瘤多屬疑難雜癥,中醫運用中藥醫治考慮疾病是正虛邪實,虛實兼雜,不能單純的行攻,而是采用攻補兼施,虛實同步調節的原則而設計配方,同時,由于中藥性質通過一定的配伍,能夠產生多種效應,所以抗腫瘤中藥具有整體性、綜合性的療效。
2、重要的相對安全性:這事于化療及放療相對而言,是中藥的一個優點,盡管一些中藥也有毒性,但很小,服用是安全的,比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小得多,所以臨床患者可以長期服用。
3、中藥劑型運用合理性:中藥劑型比較多,湯劑中藥用量大復雜,而中成藥合成丸、制劑、片、膏、栓、膠囊、沖劑。注射劑等等,用法簡單易行方便,療效也滿意。
臨床運用實踐當中,中藥可以減輕放化療的毒副反應,放化療常發生耗氣傷陰、脾胃受損影響氣血生化和腎主骨骨生髓的功能。臨床表現癥候,與虛損相符,對接受放療的病人輔以中醫扶正醫治,能益氣養陰,涼補氣血、滋補肝腎、健脾和胃;對化療病人則給予健脾益腎,舒肝和胃,補益心脾、益氣養榮??捎行p輕化療的毒副作用,使病人順利完成療程,而且對穩定機體的的平衡具有良好作用。
在抗腫瘤的中成藥中,大致可分為扶正固本類,清熱解毒類,活血化瘀類三類。
扶正固本類目的在于補益體質與調正機體各項機能,其作用是提高機體細胞及體液免疫功能,具有抗應激和適應原樣作用;促進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功能,能改善機體免疫狀態;提高環腺苷酸相對值而抑制癌細胞生長,有利于保護骨髓,增強放化療療效、控制復發達到治癌的目的,同時還有增強激素調節功能,促進垂體--腎上腺皮質功能,增強機體解毒能力,控制復發,達到抗癌、抑癌的作用。
清熱解毒類屬中醫祛邪療法之一,多用于惡性腫瘤熱癥、實癥。由于炎癥和感染往往使腫瘤惡化和發展的因素之一,清熱解毒可控制腫瘤向周圍擴散。清熱解毒類具有較強的抗菌譜,能抑制病毒,提高機體的非特異性免疫功能,通過消炎、殺菌、排毒、退熱等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控制腫瘤發展,防止腫瘤擴散,且具有直接的抗癌作用。
活血化瘀類,腫瘤患者多有血瘀。
本類抗癌藥大致有以下作用:
1、能有效改變血液流變性,防止血小板粘附變形聚集并形成血栓,使癌細胞不易在血液中停留、聚集、種植,以減少轉移。
2、能改善微循環,增強血管通透性,提高癌細胞含氧量,增強放化療對癌細胞的殺傷作用。
3、降低血液粘滯度,有利于藥物、免疫淋巴細胞毒素到達腫瘤部位發揮抗癌效應。
4、調節免疫功能,具有雙重影響,既有免疫抑制作用,又可增強免疫功能。
5、調節內分泌,能使尿17-羥、17-酮與游離皮質素明顯提高,因而對乳腺癌、前列腺癌等激素依賴性腫瘤發揮作用。
6、抑制機體纖維母細胞聲稱,預防減少放療引起的組織纖維化。
抗癌中藥的組織、提純、合成,療效內容是非常豐富和理想的。由于癌癥是包含具有100多種不同組織、不同病因類型的重大疾病,不可能單一的靠手術、放化療、西藥對這些不同的腫瘤獲得同樣的療效。因此,今天在大力推動發展中醫中藥的歷程上,我們通過精勤不倦、堅持傳承的精神,已成功攻破癌癥難以治愈重大難題。我們將以傳承中醫文化、弘揚中醫法則、科普中醫方法為己任,惠及國人,福祉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