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傳說,朱元璋想要除掉大將徐達,便給生瘡的他賜予了一大碗“發物”鵝肉,徐達含淚吃完,沒多久便身亡了。不過,這只是傳言啦,徐達的死因其實是積勞成疾??墒?,民間對于發物的推崇和忌憚是真的。直到現在,大家看病、吃藥、做手術前都會問一句:“醫生,有什么忌口的嗎?是不是不能吃發物?”
發物究竟是什么?
發物在民間可謂影響深、流傳廣,在大眾認知里,肥甘厚膩或有刺激性可誘發或加重疾病癥狀的食物,都被認為是發物!坊間流傳的發物有哪些?
分類簡單總結:
相關專家說:無論是中西醫學理論,都認為發物是“因人而異”的。古時醫學關注的不同性別、年齡、體質和身患不同疾病及服用不同藥物等,現代醫學關注的食物過敏或不耐受等,對應的飲食禁忌均不相同。
食物本身沒有錯,“發”并不是某些食物的固有屬性,只要不影響所患疾病的產生,就不成為發物。所以與其盲目聽信“發物”說法,一棒子否定海量美食,不如認清不同癥狀、疾病的飲食禁忌,針對性地精明挑選,做一枚有勇有謀的吃貨。
皮膚發炎、外傷
海腥類:從古代醫學角度看,海腥類食物多性寒,如患者是虛寒體質,不適合食用過多蟹、螺等海產品。從現代醫學角度,海腥類含有異性蛋白成為過敏源,容易引起皮膚在愈合期有過敏反應,影響傷口愈合。
高脂高熱食物:肥膩之品,易生痰濕,痰濕郁而化熱動火,易加重內熱,加重疾病或引發炎癥。
甜食:甜膩之物易助濕生痰,加重癥狀,還容易導致腹脹,食欲下降。
高鹽食物:感冒期間每日吃鹽量控制在5克以內即可。少鹽飲食,會有更多溶菌酶保護上皮細胞,使其分泌更多的免疫球蛋白及干擾素,增強抵抗力。
粗纖維食物:感冒期間胃動力較弱,粗纖維會增加腸胃負擔。
刺激性食物:會讓脆弱的胃腸功能更加紊亂,甚至引發惡心、嘔吐。
甲亢:
富含碘的食物:碘是合成甲狀腺的原料,可誘發甲亢,或使甲亢癥狀加劇。
刺激性食物:甲亢患者的典型癥狀包括心慌、怕熱、易激動等,此時要避免攝入刺激性食物,以防止上述癥狀加重。
高血壓、高血脂
原因
高鹽食物:容易升高血壓,并且加重心血管負擔,每日吃鹽量控制在6克以內。
高熱量食物:能量過剩,加重代謝負擔,增加維生素的消耗,血壓、血脂容易波動。
高反式脂肪酸食物:往往可口美味,不知不覺會多吃,但過多攝入反式脂肪酸可增加高膽固醇、高血脂等心血管風險。
糖尿病
原因
高糖食物:會快速升高血糖,不利于糖尿病控制。
精制的主食:血糖生成指數高,容易升高血糖,粗雜糧更能控制血糖穩定,糖尿病人主食需粗細結合。
動物油脂:攝入過多,脂肪容易在動脈堆積,增加糖尿病并發癥的風險。
痛風
原因
高脂肪類:脂肪有阻礙腎臟排泄尿酸的作用,脂肪在體內氧化過程中,能產生酮體,而過多酮體會刺激關節。
高嘌呤的食物:嘌呤含量太高,被人體吸收后,有可能在關節中構成尿酸鹽結晶,使關節腫痛加劇。
過咸的食物:容易引起鈉攝入過多,影響尿酸代謝,加重患者的癥狀。
癌癥
原因
燙、炸食物:高溫油炸容易產生致癌物質。吃太燙,會導致口腔及食管黏膜灼傷,容易引發癌癥尤其是食管癌。
油膩食物:高糖高油導致的肥胖,是導致癌癥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
咸、亞硝酸鹽:如果有胃腸疾病或胃酸不足,那么大量亞硝酸鹽會與肉食中較多的胺類生成致癌物質。
錯過那么多美食,只因你與“發物”一場美麗的誤會~收好這份忌口清單,就算醫生沒空告訴你都不用怕啦!